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回复: 0

市盈率幻觉(二):低市盈率就低估吗?

[复制链接]

86

主题

0

回帖

268

积分

积分
268
发表于 2021-6-1 10: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笔者的前一篇文章《市盈率幻觉(一):不靠谱的收入和费用》里面,从净利润来源可能含有水分的角度,简单介绍了一下单一市盈率估值法的局限性。
  那么,接着就有朋友会问,如果企业的“净利润”没有水分,是不是市盈率(P/E)的高低就可以判断企业价值的高估与低估呢?在通常情况下,确实如此。投资同一家企业,市盈率高,相对来说,风险较大,收益较少;市盈率低,则获得收益的可能性较大,风险较小。
  但是,若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来进一步思考企业的“相对估值”情况,我们会发现,没那么简单,有很多例外的情况。
  首先,按照北斗对不同市场、不同行业、不同生命阶段的企业的市盈率数据的统计,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5类区间:
  1.       极低市盈率,7倍PE以下;
  2.       低市盈率,7-15倍PE;
  3.       中等市盈率,15-30倍PE,最常见的一个区间;
  4.       高市盈率,30-50倍PE;
  5.       极高市盈率,50倍PE以上;
  笔者按照这个区间划分,提出2类常见的估值误区,如下:
  一、        低市盈率就低估吗?
  未必,笔者通过多年在“A股、B股、港股、美股”等跨市场、跨行业、跨历史周期的研究、对比和总结,发现至少有七类“低市盈率陷阱”,有的投资人朋友也喜欢称其为“价值陷阱”,稍微有点差异,但影响不大;与之相反的,也会有“增长率陷阱”,或称为“高市盈率陷阱”、“成长陷阱”。(有机会我也将会详细谈谈成长陷阱)。
  从这2大类的陷阱角度看,要在资本市场里,做到一个“中”字,非常难。
  我们既需要防范15倍PE以下的“价值陷阱”;也需要防范30倍PE之上的“成长陷阱”,认认真真的做企业深度研究,挖掘出真正被错误定价的企业。
  根据笔者多年的投资经验,一般在5-10年里涨幅在几倍、几十倍的大牛股,在“15-30倍PE的中等市盈率”区间内,被挖掘出来的相对比较多。因此,关于相对估值,借用毛主席的说法,实事求是,具体企业具体分析,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开放心灵,拒绝偏见。
  话归原题,下面介绍一下笔者归纳的几类“低市盈率陷阱”:
  低市盈率陷阱一: 无定价权
  我们知道,巴菲特做投资时,非常看重的一点就是“定价权”。
  北斗将“定价权”分为四类:对上游供应商的定价权;对下游客户的定价权;对行业内竞争对手的价格优势和对潜在进入者的价格壁垒。
  而一家企业若没有定价权,在行业比较景气,毛利率较高,利润增速较快时,会吸引很多潜在进入者,同时业内的竞争对手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也有可能大打价格战,企业虽然暂时看起来盈利情况不错,市盈率较低,似乎值得投资,但随时有可能在不断恶化的行业竞争结构中落后,从而出现利润负增长,或大幅度亏损,甚至一蹶不振,破产倒闭。
  例如,90年代的彩电行业,在四川长虹大降价的刺激作用下,全行业陷入“价格战”泥潭,短短1-2年后,就造成几乎全行业亏损,10多年过去了,很多企业至今都没有缓过气来。
  再如,最近10年,在我国快速发展的体育用品行业,前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巨头压制,后有无数风险资本助推的新的行业进入者,导致业内价格战竞争非常激烈,很多企业存货也开始大量积压,最近1-2年,问题更是集中爆发,在港股上市的李宁、安踏、匹克、3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3:56 , Processed in 0.11457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