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回复: 0

投资“千里马”—读林森池《投资王道》

[复制链接]

90

主题

0

回帖

280

积分

积分
280
发表于 2021-6-1 10:5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投资千里马
  ——读林森池《投资王道》
  陈理
     伯乐相马的典故在中国妇孺皆知。“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投资者选股也是“伯乐相马”。事实上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洗礼中,已经有一批“千里马”成长起来,但市场缺乏伯乐的眼光,正如韩愈感慨的那样:“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香港有一位股市“伯乐”叫林森池,不过在内地并不知名。他出身低微,年轻时曾与出生名门望族的女同学相恋,遭到女友家人极力反对,女友最终离开。此事令他一度消沉,但也极大激励了他。经过努力奋斗,他成了港岛第一代证券分析师,曾任职美林证券与瑞士联合银行副总裁。前不久,他宣布将捐赠数十亿港元给母校香港大学,因捐赠额超过李嘉诚而成为一时美谈。他总结亲身体验的《投资王道———证券分析实践》,可以说是一本股市的“相马”经。
  市场经济专利
  林森池把上市公司分为两大类:1、过度竞争的生意(Commodity Business);2、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生意(Economic Franchise)。而“市场经济专利主宰公司前景”。
  过度竞争的生意是代表一门大众化、没有专利保障的行业。这类行业的产品差异小,可以标准化生产,竞争主要手段是价格,边际利润被压缩得厉害。从长线投资的角度看,这类公司一般不值得投资。
  股市中只有少数公司拥有市场经济的专利生意。作者强调的是市场给予经营者的经济专利,无需政府明文规定,既有专利的产品或服务,又有旺盛的市场需求。这些公司的边际利润较有保障,公司得以利用丰厚的利润再扩充业务,巩固其市场地位,提高其经济效益,最终得以保证利润持续增长,而股价也因此节节上升。因此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公司,前景远大,长线投资者应该选择这一类公司进行投资。
  这个观点和巴菲特强调经济特许权、过桥收费和护城河的选股理念完全一致。可见林森池深得巴菲特选股技巧的精髓。
  “千里马”的标准
  据林森池统计,从1977年至1997年,在香港33只指数成份股中,只有8只股价升幅超越恒生指数,因此除非投资少数的“千里马”,否则很难真正跑赢指数。巴菲特在60多年的投资生涯中持续超越指数,靠的就是投资在少数的“常胜军”身上。
  林森池筛选中国“千里马”企业有七条标准:
  1、中国经济现正处于由工业带动的起飞时刻,正如日本在20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一样,高速经济增长营造大好营商环境;
  2、要合乎拥有“市场经济专利”的要求,这些公司的服务或产品,必须是无可取代的;
  3、市场对这些服务及产品的需求是重复性的,所以有增无减;
  4、竞争无可避免,但不是陷入“割喉式”的过度竞争;
  5、公司行业前景比较稳定,受经济循环的影响比较轻微;
  6、公司纯利及营业额的增幅都要比经济增长快;
  7、股东资金回报率不少于双位数字。
  “相马”实践启示录
  林森池将自己30年分析公司的实践经验融入书中,“希望证券界能够再次注重基础分析,小股民能够自己去做基础分析”,“亦希望把相关知识送给中国内地13亿人民。”他丰富的“相马”实践经验,对大陆投资者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启示一:中国证券市场前景乐观,“千里马”将奔跑自如。
  根据日本和中国香港的过往经验,未来30年将是中国股市发展的黄金岁月,就像1964年至1990年的日本和1968年至1997年的中国香港。由于有良好的经济环境配合,“中国内地仍是一个茂密的大草原,可让‘千里马’尽情驰骋。”
  启示二:好行业才能跑出“千里马”。
  林森池将各个行业的独特经营窍门公诸于世,坦言只有少数行业属于有“市场经济专利”的生意,是“千里马”的跑马地,其他大部分行业都属于过度竞争的生意,投资这些行业,难有大的作为。
  他讲述了自己向一家荷兰基金经理推荐航运股票却最终被教训一番、碰一鼻子灰的故事。“这位基金经理婉转地说,他们的基金有百多年历史,有一条不可侵犯的家规(House Rule),就是从不沾手运输业的股票,包括海、陆、空运输。”因为运输业固定成本昂贵,而且要昼夜不停地运作,加上运输业并不拥有市场专利,处于完全公开的价格竞争,纯利反复无常,变化速度惊人,就算专业投资者,也往往损手离场。除了机场、港口等环节盈利较有保障外,运输业回报低、波动大、风险高,不适合长线投资。
  林森池领教的这番教训,和巴菲特的经历也十分吻合。巴菲特曾投资3.58亿美元于美国航空公司的优先股,一度导致了极大的账面亏损。他后来在致股东信中检讨自己的错误时,引用了维珍航空公司的所有人理查德.布伦森划在被问及怎样才能成为一名百万富翁的回答:“实际上没有什么窍门。从一名亿万富翁开始,然后再买一家航空公司。”
  启示三:警惕衍生工具的陷阱。
  林森池在书中专门用一篇来介绍香港衍生工具及其陷阱,“衍生工具的经营者,就是天空中的猎鹰,无时无刻窥伺你的小鸡蛋”,“这类衍生工具的回报虽然很高,但风险同样高得令人惊怕。投资者经常要面对资本损失,在不公平的情况下与庄家(发行商)竞争。衍生工具与股票投资不可相提并论,就投资股票而言,好的管理层可以创造财富,令一家上市公司赚钱,再派息予股东。因此,股东毋须整天望着股价的升跌而为生活盘算。可是,衍生工具却与股票的市价挂钩,能否从衍生工具赚钱,绝对是望天打卦,被市场牵着走。”
  对正雄心勃勃准备推出指数期货的沪深股市而言,林森池对衍生工具的这番论述,颇中肯綮,正合时宜。
  林森池强调投资是严肃的行为,并不是买一个股票编号,借着涨价获利,更非买“六合彩”,等待幸运之神光临,投资的王道就是精选优质公司长期投资,就是“慧眼识宝马”、投资“千里马”。谁能够发现和骑上神奇的“千里马”,谁便能一骑绝尘,一日千里。
  -----------------
  林森池:平民资本家
  1、发展至21世纪,资本家的结构已演变。普罗大众的储蓄及退休计划是最大资金来源,无论是透过强积金、公积金、互惠基金、或直接买卖股票,平民已成为最大资本家。
  2、面对全球资金泛滥,金融市场大幅波动是无法避免的。企业盛衰此起彼落,股市本身的循环期已是滔天巨浪。大量资金追逐少数有前景的行业,估值时有超愈常理。股市泡沫有如烟花汇演,既迷人又灿烂,尾段往往以倍数直线急升,结果是太早落车,心有不甘,抵受不了贪念,重新投入时,遇上爆破机会大增。
  3、投资之道,在于长期吸纳盈利增长稳定的企业股票。股息增长带来的现金流可供再投资,加上时间值及复息效应,投资回报以倍数递升,肯定是龟兔赛跑中的最后胜利者。
  4、所谓成功投资,难处在于物色能够恒常增长的企业。只有循基础分析途径,才可成为伯乐,挑选企业中的千里马。要是手上持有优质千里马,金科玉律是“低价买,高价不卖;高价买,更高价也不卖”;相反,倘若持有跛脚马,什么价钱都必须抛售,心中千里马一旦出现瘸子征兆,就要当机立断,壮士断腕。
  5、先选择高增长地区,再物色优胜行业,在行业中挑选长胜战士,最后便是紧抓不放,千万不要贪图小利而太早离场,用长线的方法去分享公司的高速增长、高速派息,使自己现金流更加充实,待公司老化时或客观环境有改变才落车。
  6、争取长期高回报不是靠短线炒卖,应着重企业素质,将资金投入一门经营得法,能够为股东创造财富的好生意,作为长期积累对象。同时作为资本家要懂得利用公司的派息,增加投资,透过时间积累,产生复息效应。
  7、昔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今日开门七件事:第一是银行服务;第二是人寿保险;第三是水;第四是电;第五是煤气;第六是电话、宽带;第七是手机。银行好,保险更好,基建多数不好。
  8、解密长期投资汇丰控股的神话:
  例1、由1977年起,每月储蓄1000港元,一年共12000港元,每年买入汇控,像供保险一样,并将股息收入再买入汇控。三十年投入的本金为 360,000元,但手上所积累的汇控股票总数已达到121,212股,以2007年4月市价140港元计算,市值已达到16,969,680元。较投入本金上升了接近47倍。以2006年派息计算,单是该年的股息收入已是764,847港元,足够一家人的退休生活。
  例2、用每年储蓄的12000元买入汇控,收取送股及配股,但不再投入股息。30年积累的汇控股数是40322股,市值为5,645,080港元,较投入本金只是上升14.7倍。
  两种投资方法的回报存在很大差距,原因是来自股息的再投资。
  因此,一旦发掘到优质的千里马,一间好的公司,要具备信心作长线投资,心态应有如买人寿保险一样,应该当这公司的股票为人寿保险,不断积累,并将股息收入用作再投资,表现肯定会好过人寿保险的回报。
  专利, 香港大学, Business, 李嘉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4:23 , Processed in 0.11240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