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文)本文所指“读经教育”不是偶尔接触经典,是指违背儿童意愿,长时间大量背诵,强行灌输。据新闻报答,有的私塾每日读经达7小时。据本人亲自赴北京某全日制读经幼儿园了解,有的私塾每日读经达3-4小时。占儿童每日有效时间的一半,极大干扰了儿童正常的其他玩耍和学习。
大量的背诵式学习,是对学习主体——儿童的不尊重,长远看来,对孩子的身心损伤很大。
在21世纪的读经,会导致孩子青春期人格分裂。原因是:灌输式教育,简单化思维,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目前笔者已经收集到四个案例。以下的分析基于笔者的观察。为保护未成年人,不涉及他们的具体信息,仅作理论探讨。
一、学习习惯。长期采取这种背诵式学习的孩子,以后看到任何书籍,上来就背,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以为背诵下来就是学习。“读经教育”把“背诵”和“学习”划等号,直接把未经推理和验证的结论“灌”下去,剥夺了孩子探索的过程。这些古人的结论,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哲学的大学问家尚且难以驾驭,却被几岁的顽童生吞活剥。这种背诵式学习,到了中等教育阶段,就会逐渐失灵,孩子将很容易全面丧失对各学科知识的兴趣,导致孩子自信严重受挫,无法接受进一步的教育。
二、交流与信息处理习惯。和上一点联系。长期采取背诵式学习的孩子,无法倾听他人的谈话。其过去的学习,主要不是通过口头交流,辩论,“一边交流/辩论,一边思考,对新接受的信息不断地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完成的。这给大信息密度,信息综合处理要求极高的学习,例如中学和大学阶段的学习,带来极大的不利。
三、因偏而废。长期通过背诵中国古代典籍学习的孩子,似乎偏好形象化思维,和表面性观察,抽象思维能力严重不足,逻辑能力和空间能力严重不足。背诵古代典籍占用大量学习数学和外国语言(两门小学阶段的基础学科)的时间,造成偏科,这对以后更高程度的学习极为不利。
四、道德教化表面化和模式化。长背诵中国古代典籍的孩子,有严重的“泛道德化”倾向:遇有任何事情,先从极高的道德标准(圣人怎样,俗人怎样;君子怎样,小人怎样)对当事人的进行道德批判,关注点集中在人际关系的狭窄之处,而不关注,或者较少关注法律层面,技术层面,心理层面,等等现代科学的相关范畴。这极易导致“头脑简单”,是非不辨——尽管表面上看,这样的孩子具备了基本的道德判断能力。读经的灌输教育,给孩子最简单的几个“模式”,使儿童进入模式化思维。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决定了道德困境随时可能出现,如何应对,读经活动和读经私塾先生,不会也没有能力告诉孩子。
五、唯我主义。背诵行为,虽然可以集体进行(例如一起背诵),但是说到底是一种个人独自完成的记忆行为。这种个人行为的强化,给自我中心制造了机会。长期读经的孩子,在与他人合作时,更容易“自顾自”。生活里我观察到部分读经孩子出现了自闭倾向。
六、唯中华独尊。长期通过背诵中国古代典籍学习的孩子,心理上容易变得“文化自大”,或者具有“中华文化中心主义”的倾向。中国古代典籍的成书时间,大都久远,古代中国没有像今天这样全面融入世界,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农业社会。其中相当一些内容,无法接受当代科学的检验。强行输入这些,将对孩子中学阶段的各科学习(尤其是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形成巨大干扰。目前笔者接触到的全日制读经孩子没有一个升入中学继续学习,也没有一个在中学阶段能够坚持学习,他们的一生的教育在幼时大量的读经中已经被“终结”了。
七、对学习的长期抵触情绪
读经教育不尊重孩子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权利,而是采取自上而下的灌输法,美其名曰“趁小,赶紧学习”,却极大损害了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部分私塾里,教师是没有接受过现代心理学教育、没有相关能力的私塾先生,日常使用古老的体罚手段。长期读经的孩子,对学习,对教师,乃至对社会都产生了高度的敌对情绪。
八、脱离时代
当今世界是全球化的时代,变化之迅速,可谓一日千里。几百年前读经,是常理。几十年前读经,或许还能生存。今天读经者,太难生存。今日之儿童需要的是和当代生活更密切的更实用的知识。与其读经,不如多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可以取少量的古代格言作为思想素材和儿童分享。家长还要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孩子分析这些古语在今天的适用性。切忌当作万古恒定不变的教条,塞入儿童大脑。
古代经典需要在现代语境中再解读。问题是,读经班的教师具备这种能力吗?我接触的读经孩子,不能分区分古代和今天,脑子里对抽象的“时间”概念一点没有。“万古不变”的洗脑使他们失去了时间轴的概念。
结论:
总之,以被动学习为主的读经教育,种邪恶之种,开无知之花。培养头脑僵化、固化的傻孩子。表面效果之下,是孩子长期身心健康的损失。通过背诵中国古代典籍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在教育资源匮乏的地区或者封闭性地区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作为孩子的识字入门和道德教化的起步。但是,具备一定学习条件的家庭,最好不要使用这种学习方式,已经进入的,务必设法从这种落后的学习方式中摆脱出来,因为它完全违背“尊重儿童”的基本教育精神,完全与当代社会脱节,完全与法治的方向相背,损害了孩子终身学习的能力,创造不出独立思考与人格健全的公民。
近年来,读经推销活动已经有了“邪教”的嫌疑,个人崇拜,组织性,商业链条,思想控制,基本要素都有。读经运动杀孩子于无形,对社会危害,不比爆恐分子少。读经中强调服从权威,表面似乎有利社会稳定,其实读经孩子成长后不能融入社会,成为极端势力的发展对象,这和近年来某些极端宗教分子是类似的。读经制造社会分裂,望有识之士重视。
(本文观点基于作者对经历过大量读经教育的孩子的亲身观察与思考,没有任何基于调查统计数据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撑,特此注明。同时希望读经教育的推广者拿出“读经有益于行为规范”和“读经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科学研究结果。教育中的实践必须基于证据!读经运动在中国推广十几年来,据本人所知,未见任何证据能证明读经有益知识学习或个人成长,第一批读经孩子现在已经成人,请读经运动的鼓吹者把他们现在的情况公布一下,如果有的话。哪怕成功个读经个案也可以。谢谢!)
反馈交流,请电邮联系985024883@qq.com
后记:目前国内的“学校教育的读经化”,不能成为读经教育合理化的解释。
与某网友问答:
----人可木点 2013/6/29 10:17:03
请问你为什么那么反对读经教育?你认可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样的?
----爱乐虎爸 13:05:41
我的教育背景,加上我知道的教育理论,加上我认识的多个饱受读经之害的家庭和孩子,我的结论是读经教育是很糟糕的。短期确实有一些表面效果,但长期后果很糟糕,这篇文章里说的不够明白吗?
有的家长长期对孩子缺少充足的思想关心和情感共建,内心发虚,妄想用古代经书给孩子洗脑,使孩子对自己服从,从而维持自己在家庭内的权威。这是一种投机心理,其本质非常残忍,无异于古代杀人如麻的帝王。
没有理想的教育,但是教育一定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启发思考),融汇贯通,知识和能力一体。
教育应该培养独立思考、人格健全的人,应该让人终身受用,成为终身主动的学习者。
记得很多年前,我们大学里有一个标语:教育要面向未来
读经派是面向古代,说难听一点,是面向死人。再说难听一点,是把活人当成死人“培养”。背后主要是商业利益驱动,一个台湾商人来大陆做讲座,推销经书,一套上千元,更大的套系书,1-2万元。推广读经运动的,主要是这些台湾文化骗子。或许部分已经接近于传销了。
2014年7月23日补记
1.有人说:“各人的教育方式不同,我们也不用苛求,取长补短,学习大家好的理念。” 这貌似正确,其实掩盖了一个重要的东西,即事物的差异和结果的差异。教育不是百货超市,我想买什么我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教育里,不可以有大杂烩,随心所欲往里面加一点东西。读经也加一点进去?不可。必须认识到这个时代的特点、尊重儿童、尊重基本的教育规律。
2.国学存在吗? 钱穆曾就“国学”一词发论曰:“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名词。”(《国学概论.弁言》,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读经的表面文章:
利用儿童的短期机械记忆,在惩罚的压力下,记住很多古典典籍。似乎孩子很聪明,家长沾沾自喜。认为学到东西了,学会了。但没有理解的东西,对儿童而言,仅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声音的堆砌。声音、语义、语意本可以关照的生活,在读经中被生生剥离。很多读经的孩子,长大后不记得任何背诵过的东西,遗忘率100%。“读经神童”长大后的陨落是必然的。
4.读经活动和其他课程的非兼容性:
读经活动中预设了一些思维框框,与外语、数学、以探索为目的的自然学科的教学方式格格不入,很大干扰各学科的同时学习,读经孩子很难进入初中阶段的学习。即使是“读经神童”,也很可能长时间停留在小学文化程度中。
5.成年人读经和少儿读经的不同:
成年人如果有兴趣,在工作之余、退休之后涉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那是文化寻根,感知、品味一些东西。少儿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要为未来做准备,而他们的未来是不确定的。生命宝贵,不能浪费在古书上。
6.中国社会将来可能会出现“儒教极端分子”
他们穿所谓“国服”——其实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服装,说古话,读古书,如果意见不合,就会对对方进行激烈的语言攻击。他们使用的语言,多为古书上的道德语言,乍一看,是有道理的,但其实是人身攻击,乱扣帽子,乱贴标签。
著作权声明
所有人都有责任维护知识的生产和再生产的秩序。鉴于国内学术和非学术抄袭、剽窃事件层出不穷,个别案例已经十分恶劣,特此声明:本博客除注明转载的文章之外,所有博文均为吴骏、柴林、吴韵喆原创。电子转载或摘引(包括微信、微博、个人空间、qq空间、网络论坛等各种电子传播途径)请务必详细注明出处,含作者、篇名、网址,注明“引自‘虎和虎爸’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jeffkreisler”以示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同时请不要对原文做任何修改。纸质媒体使用,应该事先得到我们许可,并支付稿酬。若有侵犯版权行为,我们将委托广东海派律师事务所莫俊律师全权处理。
未成年人, 中国古代, 现实生活, 幼儿园, 全日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