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7|回复: 0

谁是最佳的投资合伙人?

[复制链接]

70

主题

0

回帖

220

积分

积分
220
发表于 2021-6-1 10: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理财周报副主编 谭昊
  这两年,私募行业有了小小的发展,但令人遗憾的是,圈内合伙人的分分合合突然多了很多。
  金中和的曾军、邓继军、彭迅,新价值的唐雪来、罗伟广,东方港湾的但斌(微博)与钟兆民,合赢投资的刘鹰、曾昭雄,也包括最近的从容投资的吕俊、姜广策(微博)等。
  这其中大部分人我都认识,有些还算得上熟识。大家合伙的时候都很甜蜜,分家的时候都或多或少有些不愉快。只是有的说出来,有的放在心里。
  有果必有因,这是我所坚信的普适规律。以我对投资圈合伙人分分合合的近距离观察,有两点行为金融学方面解释,值得每一个圈中人自我省察与反思。
  其一,过度自信——成绩大部分是自己贡献的。
  如果一个产品的管理是一个人以上的集体决策,那么,最终对这只产品的业绩贡献,无论是好是坏,都很难进行量化的归因分析——你很难明白地指出,多少业绩是基金经理A贡献的,多少业绩是基金经理B贡献的。
  但从人性的角度,每个人都有过度自信的倾向。于是,在不同的合伙人,内心得出的结论可能完全不一样。
  比如,一只产品的业绩很好。合伙人A内心认为,80%是自己的功劳。无独有偶,合伙人B同样认为,80%是自己的功劳。
  其二,选择性遗忘——错误大部分是对方犯下的。
  人类的大脑倾向于记住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忘记对自己不利的证据。
  即使只有一个人决策时,很多人在犯错误之后,也会有“责任外推”的倾向。比如,推给运气不好,推给大环境不好等等。
  但如果是有两个或者更多人的集体决策,那么,责任外推就更容易,也更普遍了。
  尤其在复杂而多变的资本市场中,每个人每一天头脑中都有无数的念头闪过,有些念头和观点甚至是针锋相对的。这就成为了责任外推的温床。
  一旦错误犯下了。决策人很容易会认为,我早就想到过(甚至这个想法其实都没有说出来),这样做是有问题,如果不是你坚持这样做,我们就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说到这里,你应该能够明白,合伙做投资是一件难度系数多么高的事情了吧。
  最后,我想再次引用我在一年多前的专栏里曾引用过的巴菲特老先生关于挑选合伙人的话。
  “挑选合伙人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进行:首先他应该是比你更聪明且更有智慧的人;其次他应该在你犯下代价昂贵的错误后不会事后批评;同时他应该是个慷慨的人;最后,他能够在长途旅行中不断带来乐趣。”
  是不是很难?所以投资界(微博)只有一对永不拆伙的搭档:巴菲特与芒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价值投资商学院 Touzi.MBA

GMT+8, 2025-7-19 06:19 , Processed in 0.10698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